放手了!美國政府確定移交域名最終管理權

多年來,各方力量持續敦促美國放棄域名最終管理權,期許網路自由能更往前邁向一大步,但進展緩慢。直到2013年著名的「史諾登事件」爆發,美國秘密監控國際網路的行為被攤在陽光下,為了平息眾國家與人民的憤怒,才加快管理權移交的腳步,這次的事件對於美國的意義可能更接近一項國際外交政策。

名義上,網域的管理者一直是ICANN(網際網路名稱與號碼指配組織),但其實在之前,網域名稱管理和IP位址分配等全球網路運作事務為IANA(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所負責,而IANA的監管權掌握在NTIA(美國國家電信資訊局)手上,ICANN一直是依照與NTIA所簽訂的授權管理合約在運作著,直到今年8月,NTIA終於通過了移交方案,並在美東時間2016年10月1號確定移交網路域名(domain name)和IP位址(IP address)的管理權,此後ICANN將不再需要對美國政府負責,而是對「國際多利益攸關網路社群」(international multi-stakeholders in the Internet community)負責。何謂「國際多利益攸關網路社群」呢? 這是一個共同稱呼,包含了許多民間組織、學者和行業組織等等。另一方面,ICANN也設立一家叫“公共技術識別符”的非營利性組織,作為附屬機構接管了原IANA的職責。

長期以來,以中國、俄羅斯為首的幾個國家都曾向聯合國及美國施壓,希望聯合國的國際通訊聯盟能夠接手IANA管理權,但以美、英為首的另一些國家則是擔心這會助長某些國家增強對國際網路及相關技術的控制權,使得虛擬戰火在網路世界中引燃。在這次的移交方案中設有配套,超過160個國家的政府共同組成一個諮詢委員會,成為域名管理顧問的角色,必須達成內部共識方可對相關政策提出建議,不可直接插手網域管理事務。

交出域名管理權這件事還是偏向形式上的,那些擁有先天優勢的國家實質上依然擁有較大影響力,這次的監管權移交是否會真正實現網路自由,或是像某些人擔心的那樣,讓各國間的矛盾在網路世界中爆發,引起新的政治角力,目前還看不出端倪,但確定的是,網域世界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新聞來源:iThome新聞

新聞標題:美國移交網路監管權邁出第一步 臺灣代表全程參與

新聞連結:http://www.ithome.com.tw/news/89495